怀化市2016年下期期末考高三语文试题答案(2)

一起优秀网    来源: 一起学习吧高考网      2017-01-08       本文受益:      

温馨提示:手机用户请点击下方“原网页”或“电脑版”进行查看本文,效果最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中国青年网北京电(记者 李正穹陈琛) 9月25日,世界最大的“天眼”射电望远镜宣告落成启用,它位于中国西南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洼地,全名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
这项凝聚中国天文人二十多年梦想的大工程,建造耗时仅5年半,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更领先世界同类设备20年。
(一)
  起点,1993年,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
  “希望在全球电波环境恶化到不可收拾之前,可以建造新一代的大口径射电望远镜(大射电)。”
  在会上听到这个想法,时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的南仁东只冒出一个念头:“别人都有自己的大射电,我们没有,咱们也建一个吧!”
  大射电,当代中国天文学家梦寐以求的尖端设备,在对更遥远的宇宙空间、天体运动进行更精准探索时不可或缺。然而,1993年的中国,仅在北京、上海等地建有40米、2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文学家如果想使用大射电,只能去美国、欧洲。
  作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最辉煌的学科之一,天文学足以让每个中国人骄傲。只是,这辉煌的时间属性是“曾经”。“现代天文学领域,中国已远远落后于世界”。在设备不足、不够先进的条件下,这几乎已成定论。
  为了改变现状,为了扭转颓势,为了弯道超车,FAST拔地而起,横空出世。
(二)
  建设FAST堪称一场现代科研长征,从1994年持续到2016年,一走就是22载。
  首先,便是选址难题。
  1994年4月,几个人影走进贵州的崇山峻岭。
  林深树茂,人迹罕至,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
  对于不远万里从北京来到贵州的这几个人来说,贵州喀斯特地貌最可贵的不是秀丽风景,而是这里不仅与世隔绝,电磁干扰近乎零,而且地形条件稳定,岩石透水性极高。
  这几个人中的“带头大哥”,就是在给大射电找合适建设场所的南仁东。
  在发现贵州喀斯特地貌所特有的窝凼前,南仁东为了选址,抽了不知多少烟。那时,他最常做的,就是抽着烟在办公室周围找人聊,觉得说得好就记一下。直到有一次,有人向他提到云贵的喀斯特洼地。
  南仁东迅速请遥感所出了三百多幅洼地的卫星遥感图,黄黄绿绿的图上显示当地的窝凼。
  于是便有了前面那一幕,几个人影不辞劳苦徒步入深林的情景。
  自此直到2005年的12年间,南仁东等大射电项目发起人对1000多个洼地进行比选,又实地走遍上百个窝凼,终于选定大窝凼洼地作为台址。
  据估算,以当时的道路条件,南仁东们每天最多走1到2个窝凼,晚上回到县城,白天再跋涉过来。
(三)
  选址确定只是第一步。
  工程成本、难度过高的第二道难题,随之而来。
  大口径意味着容纳接收器的巨型馈源舱、数量庞大的反射面板、用于支撑设备的复杂框架……如何破解?
  2011年3月5日,FAST正式开工建设。
  于是,一项神乎其技的工程开始在贵州深山中高速展开。
   反射面系统的索网结构可以随着天体的移动变化,带动索网上的4450个反射单元,在射电电源方向形成300米口径瞬时抛物面,极大提升观测效率;4450个反射单元面板上均有孔洞,既减少风负载,又能提高透光率,对生态环境无公害,还大大降低了反射单元的自重……
  一项项创新技术的提出、实现和完成,是FAST对大口径射电望远镜工程更上一层楼的突破。而这也意味着,中国射电天文学界首次拥有世界排名第一的设备!自此,中国将可以用自己的望远镜收听来自太空深处的无线电波,接收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可以窥探星际之间互动的信息;可以观测暗物质;可以测定黑洞质量;可以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
  突破同类设备的创新技术,除少部分是与国际合作外,FAST中国设计、中国制造的纯度达到99%;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FAST灵敏度提高约10倍;与美国阿雷西博305米望远镜相比,FAST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数据说明FAST对国际同类设备至少保持二十年以上的领先地位!
  FAST的建成,将亘古以来深埋于中国人基因的宇宙梦再次唤醒。在探索宇宙极限的道路上,中国人也能喊出这句经典: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4.结合新闻主体(一)的内容,对“弯道超车”一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弯道”指当时中国在现代天文学领域落后世界。
B、“超车”指中国在现代天文学领域有机会赶超他国。
C、中国为了实现“弯道超车”,需要修建FAST工程。
D、 从“跟跑”到“领跑”需要技术上的自主创新。
4.A。解析:“弯道” 是指当时全球环境电波恶化,各国在无线电科学领域发展困难。
5.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二段是新闻的导语,点明了主要事件,并指明这一事件的意义。
B.1993、1994、“直到2005年的12年间”等时间词语清晰地显示了FAST工程的发展历程。
C.与《别了,“不列颠尼亚”》不同的是,本文将现实场景与背景融合在一起,从而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
D.本文与《包身工》都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包身工》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本文则报道了中国在天文学方面的重大突破。
5、C。本文与《别了,“不列颠尼亚”》都将现实场景与背景融合在一起。
6.结合全文,归纳我国建造FAST所取得的巨大成就。(6分)
6、①选址与世隔绝,电磁干扰近乎零,地形条件稳定,岩石透水性极高。
②破解馈源舱、反射面板、框架等技术难题。
③中国设计、中国制造的纯度达到99%,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领先世界同类设备20年。(一点两分,三点满分。)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库  http://www.17xuexiba.com/yw/
一起文库网    优秀网    www.17xuexiba.com             [责任编辑:一起学习吧]

相关信息

一起学习吧 |   优秀网 |   考试热点 |   高考地图 |   高考网 |   志愿填报 |   文库下载 |   高考查分 |   安全教育平台

  学习吧手机版   优秀学习网 备案号:闽ICP备16004255号-1 懒人考试网

本站所有资料完全免费,不收取任何费用,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Copyright 2021 一起学习吧,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