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语文A卷试题答案

一起优秀网    来源: 一起学习吧高考网      2017-01-15       本文受益:      

温馨提示:手机用户请点击下方“原网页”或“电脑版”进行查看本文,效果最佳! 一起学习吧高考网为你带来宿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请考生们多多关注本站为你提供的第一手考试资讯。
1.B (原文“在继承中‘很少'“变化”,而选项中是“没有变化”)
2.C (曲解文意。不是探讨中国的“工匠精神”这种行为“需要”,而是中国的“工匠精神”“需要”信仰支撑、制度保障以及文化支撑。)
3.B  (混淆部分与整体。原文“匠人是一个国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重要'创造者、传承者”,因此选项中“一个国家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由匠人创造、传承的”有误)
4、B
5、A  (古人幼时取名,成年取字。)
6、C  (原文中,从“至其翩然独往”到“见者以为仙也”说的是苏轼一个人的情况。注意一个“独”字。)
7、(1)(他们)走到深山尽头,筋疲力尽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把草地当成席子,斟酒互相慰劳。(“穷”、“极”、“席”、“劳”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于是(他们)一起修建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美好景象才算完备。
               (“相与”、“胜”、“始”、“具”各1分,语句通顺1分)
8.A E (A、新月初现的黄昏是诗人这一次来到西村时候的情景。E、诗人由眼前的景象引起对往昔的回忆,然后再回到现实描写眼前的景象。)(选对1项2分,选对2项5分)
9.(1)黄昏时分,光线微明,天空飘着纤云,一弯新月升起,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山村黄昏图。(2分)
  (2)①借景抒情。诗人借黄昏之时细云、新月等景象抒发了对西村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2分)(答“寓情于景”亦可)
②以景结情。诗歌最后以一句景物描写收束诗人对西村喜爱之情的表达,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回味。(2分)
10.(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3)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4)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11、C E (选E.3分,C.2分,B.1分  A.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而不是“定点观察”。B.作者在梅园看到梅花虽谢,但百花争妍的诱人风光同样令人愉悦,“十分伤感”不妥。D.太湖之行,作者既有欣赏美景的满足,又有因时间紧迫很多景色无法观赏的遗憾,没有“懊悔”。)
12、作者重点写在项王庙凭吊项王,①因为作者自幼受司马迁的影响而喜爱项王,还为他写过颂扬的诗歌和翻案的文章。②项王在作者心目中应是“神勇赫然,有动人心魄大力的”,但眼前所见是儒者形象,作者觉得难以接受。
13、①表现作者心目中所想的湖上的月景更可爱。②体现作者善于发掘太湖景观所包含的文化内涵。③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14、①大量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如,把桃花盛开比作铺霞缀锦,把松林比作碧海,把树声汹涌比作怒涛澎湃,把湖面比作万顷玻璃、一郊晴雪。②写景顺序上,由近及远,远近结合。③运用衬托手法,以动衬静,视听结合,色彩相互映衬。④多用文言句式,长短结合,整散结合,古雅而富有书卷气。
15、B.(A.纤腰(xiān)潭柘寺(zhè) C.肄业(yì)旌旗蔽空(jīng)D.给予(jǐ)梵婀玲(fàn))
16、C.  (A.语义重复。B.望文生义。语境中游客并没有“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 D. 对象用错。“浅尝辄止”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
17、A.(B.句式杂糅,“产生各种谣言充斥网络”。 C.语序不当,应为“碰撞、交流、融合”。D.搭配不当,“理解”与“魅力”搭配不当。)
18、C.(《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
19、  漫画反映了某些人只图个人方便,侵占社会公共资源的现象。每个人都应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权益,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管理。(意思对即可)
20、参照2016年全国卷作文评分标准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题,第一则材料是写巴尔扎克寻找缺口,正视缺口,通过缺口的弥补来提高,作品得以大成;第二则材料写沉香树被砍出缺口,在弥补缺口时,沉香这种香料出现,沉香就是补缺口的结晶。两则材料的内涵是相同的,“缺口”是两则材料的契合点,并且都是指向“缺口”的积极意义。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可以有以下立意:①直面缺口,寻求成功;②有一种缺口叫收获;③人生需要缺口;在缺口处突破;④缺口创造美丽等等。
参考译文:
    子瞻被贬到齐安,在长江边上建庐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的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同“栎”)树丛中,寂寞清静,与世隔绝,车马的痕迹不到这里。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走到深山尽头,筋疲力尽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把草地当成席子,斟酒互相慰劳。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
然而将往西山去时,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平坦的地方,游览者一定会在此休息。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休息,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向下可俯视大江,向上可仰望高山,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反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呈现出来。在这里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似都有百围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树下,就整天(无可奈何地)斜视着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倒,子瞻趁机将那倒下老树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扩大。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相视而笑,说道:“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   于是大家一起修建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子瞻对这件事极为高兴。
从前我年轻时,跟随着子瞻游览各地。遇山就登山,遇水就泛舟,子瞻都未尝不是提起衣服走在前面。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子瞻就总是为这事连续几天不愉快。至于他一个人飘然独游,悠闲自在地在泉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着落在山沟中的果子,舀取溪水来喝,看到他的人认为他是神仙。其实天下的乐事无穷无尽,而把合乎自己心情的事作为快乐的事。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好比喝酒吃饭,五花八门的菜肴摆在面前,重要的是为了一饱肚腹,而吃下去后,那些事物(无论好的还是不好的食物)同样变成了腐臭的东西。谁知道得失在哪里?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姑且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它)。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库  http://www.17xuexiba.com/yw/
一起文库网    优秀网    www.17xuexiba.com             [责任编辑:学习吧]
一起学习吧 |   优秀网 |   考试热点 |   高考地图 |   高考网 |   志愿填报 |   文库下载 |   高考查分 |   安全教育平台

  学习吧手机版   优秀学习网 备案号:闽ICP备16004255号-1 懒人考试网

本站所有资料完全免费,不收取任何费用,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Copyright 2021 一起学习吧,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