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武汉高三5月模拟考文综试题及答案(7)

阳光学习网    来源: 一起学习吧高考网      2017-05-22       本文受益:      

温馨提示:手机用户请点击下方“原网页”或“电脑版”进行查看本文,效果最佳!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需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优化结构中实现转型升级、良性循环,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材料一
长期以来,W市税收、土地、资源、价格等政策机制侧重于鼓励工业发展,且金融、养老、医疗、教育等服务业发展还面临市场准入方面的障碍,导致该市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面对经济持续下滑的现状,该市没有再出台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而是通过简政放权,取消或下放多项行政审批项目,探索设立自由贸易区,鼓励创新创业,激发市场内生活力等手段,不断优化配置服务业发展的各种生产要素,矫正服务业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服务业的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在逆境中实现了服务业的快速增长,进而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材料二
为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W市市委组织专班分赴全市各地展开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市委认真听取了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和广大群众的意见,深化了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
(l)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W市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意义,并说明该市是如何通过优化服务业生产要素配置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1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该市市委为什么要组织调研,听取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12分)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一档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在全社会掀起了阅读、朗读的热潮,同时引发人们重新审视读书的乐趣和价值。
《朗读者》倡导朗读经典美文,追求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用声音打通情感。节目现场,主持人通过与朗读者访谈,将所有人的情绪提升到一个需要借文抒怀的时刻,再通过朗读和点评嘉宾对文本的轻解析使情感顺势而出,让观众也参与到朗读者个人情感体验的完整构建过程,真正实现了“共情”。为了引领更多人参与阅读,栏目组还在全国多地设立“朗读亭”,络绎不绝的朗读者排队数小时只为3分钟的朗读。该节目在新媒体和年轻群体中受到广泛喜爱,成为综艺节目的一股清流,被评为“高而不冷”。
策划者将该节目的成功归结为两个“决心”——“一定要做成的决心”和“一定要做成精品的决心”,并且认为,国家媒体人应该自觉承担弘扬优秀文化的职责和使命。
(l)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朗读者》节目为什么能做到“高而不冷”。(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媒体人应该自觉承担弘扬优秀文化的职责和使命”的依据。(12分)
(3)目前娱乐类综艺节目不但充斥荧屏,且存在相互抄袭复制、同质化严重的现象。请就国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两条可行性建议。(4分)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美国最高法院室内墙壁古今立法者的雕像中,孔子赫然位列其中,因为他主张“妥协”与“秩序”;“天”是“最高价值观”的载体,这与上帝对等,因此美国人赞许孔子的“宗教伦理”。然而,19世纪中期开始的对华人移民的恐惧促使媒体将中国人“低劣”“怪异”的本性归咎于孔子,而美国人依赖于报刊杂志以获取信息的传统则直接导致负面的孔子形象占据主流中国观;作为“天定命运”观念的积极鼓吹者,无数的报纸都在强调“孔子思想属于早已逝去的时代,基督教体系则引领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毕竟中国的守旧儒家士大夫们都迈开了反思孔子、放下孔子的步伐。
——摘编自张涛《孔子在美国:1849年以来孔子在美国报纸上的形象变迁》
材料二 经济危机肇始,美国“伪经济学家”鼓吹美国资本家应该前往苏俄取经,学习五年计划模式。对此,反对者应用《论语》中“过犹不及”提醒政府,只能参考孔子的中庸之策,以相同比例削减红利,体现劳资公平。等到罗斯福大行政府干预经济之策,鼓吹自由者借用孔子“苛政猛于虎”的感叹公开表示:宁愿遭受老虎威胁,也不愿生活在苛政之下。及至新政措施全面铺开,寄希望于罗斯福驱赶“在民众门前嚎叫的饥饿之狼”的新政支持者惊讶地发现:孔子的“大同”之说与当时的社会福利思想何其相似。农业部长亨利·华莱士借鉴据称为孔子首创的“常平仓”论制定了《农业调整法》,这无疑也是“大同”的必然要求。[来源:Z_xx_k.Com]
——摘编自张涛《孔子在美国:1849年以来孔子在美国报纸上的形象变迁》
(1)据材料一一概括“孔子形象”在19世纪中期的美国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15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支持者与反对者解读的“孔子形象”分别旨在达成的主要目的,综合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在美国报纸上的形象变迁”这一历史现象的本质。(10分)
高考文综学习经验  http://www.17xuexiba.com/wz/
一起文库网    一起学习吧    m.17xuexiba.com             [责任编辑:学习吧]
一起学习吧 |   一起文档网 |   考试热点 |   高考地图 |   高考网 |   志愿填报 |   一起文库网 |   高考查分 |   雨竹林文档网

  学习吧手机版   优秀学习网 备案号:闽ICP备16004255号-1 懒人考试网

本站所有资料完全免费,不收取任何费用,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Copyright 2022 一起学习吧, All Rights Reserved.